
添加微信好友, 获取更多信息
复制微信号
据财新网报道,金融监管部门在上周五(11月17日)召开的金融机构座谈会上,讨论了多项房地产金融放松政策。
上述会议提出了“三个不低于”,即各家银行自身房地产贷款增速不低于银行行业平均房地产贷款增速,对非国有房企对公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房地产增速,对非国有房企个人按揭增速不低于本行按揭增速。
经济观察网报道,一份根据资产规模排序、仍处于正常经营中的房地产企业名单正在被拟定,监管机构强调对名单上企业的正常融资需求应当满足。这份名单包括约50家不同所有制的国内房企。
那么这个政策具体有何作用和意义?哪些地产公司可能从中得到支持呢?
1、房企融资政策回顾:从“三道红线”到“三个不低于”
房地产市场发展转向可以追溯到此前房地产融资政策方面的约束,2020年8月,央行、银保监会等机构针对房地产企业提出“三道红线”指标要求,即剔除预收款项后资产负债率不超过70%、净负债率不超过100%、现金短债比大于1。该政策旨在通过限制房企融资途径,降低房企金融安全风险,预示着房企融资的全面收紧周期开启。
2020年底,央行和银保监会再联合推出“贷款两集中”要求,分档设置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上限,体现了监管层将降杠杆作为本阶段房地产调控的重点,政策导向进一步收紧。上述两条政策像紧箍咒制约着房企的再融资,房企正式开启了接二连三的违约潮,对金融与经济稳定甚至产生了一定冲击。
整体而言,2021年度政策对于房地产行业偏向于收紧,不断加强对于房地产资金的监管,同时一再强调“住房不炒”问题,降低房地产企业的风险的同时稳定房产价格。
进入2022年,房企融资链条的断裂,叠加疫情下房地产行业整体下行,销售与融资端的欠佳表现,使得房企陆续出现交楼困难问题。
2022年下半年政策开始围绕“保交楼”开始了新一轮政策扶持,7月2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首次提出“保交楼、稳民生”。四季度,对房地产的扶持政策从“保交楼”进一步扩散到了“保房企”,央行三箭齐发:“第一只箭”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增加对房企的信贷投放:“金融十六条”发布以来 金融机构持续增加对房企的信贷投放;“第二只箭”主要表现为对房企发行债券提供支持:继续推进并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支持包括房地产企业在内的民营企业发债融资,实现债券融资支持;“第三只箭”主要表现为恢复房企及涉房企业的股权融资功能:证监会在股权融资方面调整优化五项措施,解决涉房上市企业的股权融资问题。
今年以来房地产行业整体进一步宽松,各地也陆续出台各类房地产放松政策以刺激居民销售端购房信心,“保交楼”任务持续推进。此次“三个不低于”,即各家银行自身房地产贷款增速不低于银行行业平均房地产贷款增速,对非国有房企对公贷款增速不低于本行房地产增速,对非国有房企个人按揭增速不低于本行按揭增速,进一步指向对房企再融资的松绑